首页

未知

时间:2025-05-30 06:24:42 作者:《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 浏览量:95600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日前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召开。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系统梳理了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构建了覆盖主要行业和减排环节的技术图谱。报告对未来技术演进路径进行了展望,指出在碳中和情景下,我国2060年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较2025年下降约95%。

  报告还指出,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共性技术,合计贡献工业技术减排潜力的近80%。技术演进路径上,2025-2035年是我国工业部门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能效提升技术、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技术将推动工业碳排放显著下降。2035-2050年是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用期,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发展,用氢(绿氢)成本的下降及技术成熟度提升促进氢能替代技术规模应用。2050-2060年进入碳移除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CCUS技术成熟应用为工业碳中和托底,预计其减排贡献占比到2060年达到24%。

  结合研究结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通过规划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一揽子重大工程,持续强化碳市场对工业碳中和技术的激励作用,通过科技专项加快碳中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与示范推广,并构建有利于碳中和技术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加快部署产业化路径清晰、减排潜力大的共性技术,推动中国工业部门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转型。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发布方供图

  该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组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24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共同完成。

  据介绍,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围绕“面向碳中和的工业技术”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技术论坛与学术沙龙,搭建了工业碳中和技术的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报告编制组实地调研了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领域的70余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与技术需求;报告还咨询了20余位资深专家的宝贵意见,最大程度凝聚了产业、科研界的共识。(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内蒙古阿尔山启幕2024—2025冰雪季:冰天雪地,欢天喜地

在警方的侦查下,频繁发布和转发“标题党”网文的遂宁本地市民夏某进入警方视野,并被依法传唤接受调查。据夏某供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有人提供兼职的信息,需要做的就是动动手指转发网文链接,点击的流量越多报酬就越多。

向“新”向“绿” 消费市场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除了对房屋进行装修,我们还在房屋内部铺设电地暖,保证水电网全部畅通。今年底前,我们还将对重建房户的庭院、村广场及村内道路进行平整。”重建项目场地负责人鞠文国说。

乌克兰留学生娜斯佳:金山岭长城有种说不出的美

10月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子篮球半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国队100比44战胜朝鲜队晋级决赛。图为中国队球员李缘(右)在比赛中进攻。

【两会30秒】成都市市长王凤朝:将进一步增强外国朋友旅游体验感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在西藏等地广为流传。押加比赛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来源于牛拉犁时奋力向前的劳作过程。

禁渔十年 长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实现全覆盖

(五)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我们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5次、联办协商活动9次,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563件、大会发言144篇。设立委员联络机构。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403人次,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增进共识,许多重要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采纳。组织党外委员专题视察11次,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机制,828名中共党员委员同1157名党外委员建立联系。注重在履职中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交流、联系联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等赴西藏、新疆、四川涉藏州县开展10次调研视察,就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深入研究。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围绕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开展调研,组织深化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专题视察,完善联系港澳委员工作机制。围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协商建言,举办第六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接待海外侨团来访367人次,就海外侨胞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调研座谈,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